本次水下機器人的檢查結果顯示,4#墩基樁外觀現狀基本與前次人工摸查結果一致,未見新增和發(fā)展……”近日,廣州交投北環(huán)高速運用“水下機器人”對高速橋梁水下樁基的水中基礎技術狀況進行詳細檢查。檢測結果橋梁結構顯示正常,與此前蛙人檢查結果保持一致。與人工檢測相比,還能有效降低安全風險,進一步提升道路養(yǎng)護的工作效率。
以往,普遍采用蛙人水下摸樁的方式對水下結構進行普查,由于水下能見度低,水流湍急,容易遺漏問題,且水下摸樁不僅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,還需要封閉航道,效率較低。因此,為提高工作效率,確保檢測的準確性、安全性,廣州交投北環(huán)高速改變傳統的檢查方式,創(chuàng)新運用“水下機器人”進行水下橋梁基樁探測。

創(chuàng)新運用“水下機器人”進行水下橋梁基樁探測。
“水下機器人”主要運用供電系統、導航系統、推進系統、收放系統、通信系統、控制系統、檢測系統等方法,實現操作人員能夠準確地對機器人進行操控,并通過實時傳回的畫面查看橋梁的具體情況。經過對控制算法進行有針對性地設計,水下機器人系統可在流速不大于1m/S的水流環(huán)境中,攜帶10kg左右負載穩(wěn)定工作。
機器提高了效率,還能有效降低安全風險。
本次新技術應用測試結果表明,水下機器人已達到在實際工程應用的條件,成為橋梁管養(yǎng)相關技術人員的得力工具。下一步,廣州交投北環(huán)高速將繼續(xù)探索人工智能、云計算、大數據等新技術在日常養(yǎng)護管理工作中的應用,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,營造更加安全的出行環(huán)境。